治疗头癣用什么中药 治疗头藓的中药
栓皮栎作用与功效,有什么副作用?
【性味】苦、涩,平。 【功能主治】 止咳涩肠。主治咳嗽,水泻。外用治头癣。 【用法用量】0.5~1两,外用适量研末,调菜油搽患处。
栓皮栎,壳斗科栎属植物。果实含淀粉,但单宁含量也很高,酿酒可以,直接吃不好吃。
又称白木耳、雪耳、银耳子等。性平,味甘、淡、无毒。具有润肺生津、滋阴养胃、益气安神、强心健脑等作用。子实体纸白至乳白色,胶质,半透明,柔软有弹性,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,形似菊花形、牡丹形或绣球形,直径3-15cm干后收缩,角质,硬而脆,白色或米黄色。子实层生瓣片表面。
这类物质耐腐朽、耐化学侵蚀,因此除对浓硝酸、浓硫酸、氯、碘等作用腐蚀以外,对水、油脂、汽油、有机酸、盐类、酯类等都不起化学作用。用途很广,如制瓶塞、冷冻设备绝热层、救生圈、隔音板等。问题三:软木塞是什么木质的,具体是什么树的木头? 正宗的软木是栓皮栎的树皮。
灵芝俗称灵芝草,民间当作“仙草”。其实它不是“草”,而是珍贵的真菌植物,灵芝隶属于担子菌纲,多孔菌目,灵芝科,灵芝属。它常常寄生于山区麻栎、槲栎、栓皮栎等阔叶树的木桩上或腐木的根部。灵芝入药,是一种滋补强壮剂。
中草药: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
1、抗菌作用、驱虫作用 简介 苦麻皮即苦楝皮,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。春、秋二季剥取、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。它是一种中药名,其呈不规则板片状、槽状或半卷筒状,长宽不一,厚2~6mm。
2、苦麻皮就是苦楝皮;杀虫,苦楝皮主要含苦楝素、中性树脂、楝树碱、鞣质及香豆素的衍生物。苦楝素能麻痹蛔虫、蛲虫头部神经环,使其不能附着于肠壁,并能使肠肌的张力和收缩力增加,故有驱虫作用,并对皮肤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。
3、清热,燥湿,杀虫。治蛔虫,蛲虫,风疹,疥癣。
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
1、您好:山豆根是中药中的清热凉血药。为豆科蔓生性矮小灌木植物柔枝槐(广豆根)的根。主产于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贵州等省。处方用名:山豆根、广豆根。药物功效: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。主要治疗:咽喉肿痛、龈肿齿痛。此外还可用治湿热黄疸、肺热咳嗽、痈肿疮毒等症,均取清热泻火解毒之功。
2、药品别名:山大豆根、苦豆根、黄结、广豆根、柔枝槐等。 药物功效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通便利咽。 药理机制:本品含有苦参碱、氧化苦参碱、臭豆碱、甲基野靛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酚性成分、异黄酮等。
3、主治:黄疸性肝炎。第六方:山豆根、桔梗各9克,15克玄参,12克南板蓝根,9克射干。用法:水煎服。主治:扁桃体炎,咽喉肿痛。第七方:9克山豆根,50克一点红。用法:水煎服。主治:扁桃体炎,乳腺炎,阑尾炎,术后感染。第八方:9克山豆根,30克板蓝根。用法:水煎服。主治:流行性腮腺炎。
4、用于风火牙痛,咽喉肿痛,腮腺炎,疮疖,小儿麻疹余毒不尽,胃痛,腹胀,便秘,跌打肿痛,骨折。 【用法用量】3~5钱。外用鲜根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 【备注】(1)本品之变种云南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(L.)Benth. var. yunnanensis Franch.又称山马豆、山豆根、野汤豆、野萝卜、细活血。
5、山豆根苦、寒,有毒,归肺、胃经,有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的功效。本品清肺热,解热毒,利咽消肿,为治疗咽喉肿痛的重要药物。凡是肺热或热毒导致的咽喉肿痛均可应用。症状轻微,单用山豆根就有效。咽痛剧烈常与栀子、连翘、桔梗同用。如虚火上炎,山豆根可与元参、射干同用。
梧桐花有何药用价值
1、梧桐花确实可以食用,它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,适用于清热解毒、利湿消肿等情况。对于小便不利、疮伤红肿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梧桐花既可以煎煮内服,也可外敷以消炎。此外,它还被认为对高血压有一定的预防效果。
2、药用价值:两者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。梧桐花可以活血化瘀、消炎止痛;泡桐花则有清肺利咽、解毒消肿的作用。干燥后的花朵可用来泡水饮用。
3、梧桐花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 甘;平。归肺;肾经。功效主治 利湿消肿;消热解毒。用于水肿;小便不利;无名肿毒;创伤红肿;头癣;汤火伤。各家论述 ①《山海草函》:“治癞头,汤火伤。”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“清热解毒。”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涂。
4、药用价值区别:梧桐花:具有活血化瘀、消炎止痛的功效。泡桐花:具有清肺利咽、解毒消肿等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