癣皮中药别名 癣中草药

皮肤病用药 小金金 2024-08-02 10:54 22 0

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

白鲜皮功效(1)调节血压白鲜皮中有芸香甙,能够降低血液中的粘腻程度,都市人往往健康状态都不是很健康,血液因为大鱼大肉而会变得过于黏稠,喝白鲜皮可以降低血液中血细胞的粘腻感,从而血液粘稠度会下调,血压也会更加趋于平衡,所以有血压高问题的人要多喝些白鲜皮。

清热燥湿 白癣皮味苦,性寒,有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祛风止痒的功效,常配伍其它中药治疗湿热疮毒、肌肤溃烂、黄水淋漓、湿疹风疹、疖癣疮癞等病症。2 祛风解毒 白癣皮归脾、胃、膀胱经,善于清热燥湿,常配伍其它中药用于治疗湿热蕴蒸之黄疸、尿赤、关节红肿热痛等病症。

白鲜皮有抗菌、驱虫作用。白鲜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:①兴奋心脏。白鲜碱可兴奋离体蛙心,使心肌张力、心脏输出量及搏出量增加,还可使兔离体耳部血管收缩。②抗心律失常,其有效成分是花椒碱。③升血压。所含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,能使麻醉猫血压上升,并能扩张冠脉,增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。

白鲜皮味苦性寒,归脾、胃、膀胱经。具有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的作用。可用于治疗湿热疮毒、疥癣湿疹、皮肤瘙痒等症状,常与苦参、蝉蜕、地肤子、防风等配伍应用;也可以用于治疗妇女阴痒、带下,常与苦参、蛇床子、川椒等煎汤外洗;还可用于湿热引起的下肢关节肿疼以及湿热黄疸。

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、祛风解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。9临床应用 用量5~9克,内服煎汤,治疗湿热疮毒、黄水疮、湿疹、风疹、疥癣、疮癞、风湿痹、黄疸尿赤等症。外用适量,煎汤洗或研粉敷。10使用禁忌 虚寒证禁服。

白鲜皮药材简述

白鲜皮,这一传统中草药源自古代经典《药性论》和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中医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。其主要功效涵盖治疗多种疾病,包括头风、黄疸、淋沥、女性阴部肿痛、湿痹和肌肉僵硬等症状,同时还能缓解风热湿毒引发的风疹、湿疹、疥癣以及湿热引起的关节疼痛。

治鹅掌风:用白鲜皮入口嚼烂,手搓之。(《万氏秘传外科心法》)治急性肝炎:白鲜皮9克,茵陈15克,栀子9克,大黄9克。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治产后风虚:白鲜皮、独活各90克。为粗末,酒、水各二盏,煎取二盏。分三服。或单用白鲜皮亦妙。

白鲜皮为眼科常用除湿止痒药,具有除湿止痒,清热解毒的功效。用于眼睑皮肤湿热疮疹、睑眩赤烂、目痒不止者。本品能除湿止痒、清热解毒,可配伍苦参、地肤子等。13 化学成分 根含白鲜堿、茵芋堿、γ崖椒堿、黄柏内酯、梣皮酮、谷甾醇、皂苷等[1]。

白鲜皮散:白鲜皮、防风、人参、知母(焙)、沙参各一两,黄芩三分。上六味捣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水一盏,煎至六分温服,食后临卧服。治皮肤瘙痒。(《圣济总录》)【本草文献】(1)《本草经疏》:主头风有火证,性寒而燥,能除湿热。

中药白鲜皮

1、八股牛又叫白鲜皮,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。白鲜根皮呈卷筒状,长5-15cm,直径1-2cm,厚2-5mm。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,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,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;内表面类白色,有细纵纹。

2、白鲜皮是一种草本中药,它能治疗很多疾病,主要是采用白鲜皮的根皮部分,纵向抽开,除去木心,切片后晒干就能使用了。

3、白鲜皮为眼科常用除湿止痒药,具有除湿止痒,清热解毒的功效。用于眼睑皮肤湿热疮疹、睑眩赤烂、目痒不止者。本品能除湿止痒、清热解毒,可配伍苦参、地肤子等。13 化学成分 根含白鲜堿、茵芋堿、γ崖椒堿、黄柏内酯、梣皮酮、谷甾醇、皂苷等[1]。

有懂中药白癣皮的,介绍一下!谢谢

1、白鲜皮清热解毒,疏风止痒,治疗皮肤瘙痒,银屑病。

2、白鲜皮,中药名。别名:白藓皮、八股牛、山牡丹、羊鲜草,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。主产于辽宁、河北、四川、江苏等地。春、秋二季采挖根部,除去泥沙及粗皮,剥取根皮,切片,干燥。生用。具有清热燥湿,祛风解毒之功效。现代研究,白鲜皮的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。

3、别名:北鲜皮、藓皮、野花椒根皮、臭根皮。性味:苦;咸;寒。归经:脾经;肺经;小肠经;胃经;膀胱经。功能:清热燥湿;祛风止痒;解毒。主治: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;湿疹;疥癣;黄疸;湿热痹。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敷。

4、治皮肤湿疹、皮肤瘙痒:白鲜皮、苦参各90克,为水丸。每服6克,日2次,温开水送服。并可单用白鲜皮适量,煎汤,外洗。每日1~2次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治鹅掌风:用白鲜皮入口嚼烂,手搓之。(《万氏秘传外科心法》)治急性肝炎:白鲜皮9克,茵陈15克,栀子9克,大黄9克。

5、白鲜皮 白鲜皮为中药名,出自《药性论》[1]。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. 的干燥根皮[2]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2010年版)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