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医院银屑病清脾除湿汤 北京中医银屑病专家
清脾汤简介
1、清脾汤出自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,是治疗脾湿热病的经典方剂。其组成包括茯苓、橘皮、草果、白术、人参、桂心、白芷、甘草、川芎和半夏等药材。这些药材的量分别为茯苓2两、橘皮2两、草果2两(去皮)、白术2两、人参1两、桂心1两、白芷1两、甘草1两(炙)、川芎1两、半夏3两(洗7次)。
2、清脾汤,是中医古籍中的常用方剂,主要针对湿热蕴脾的情况。其中,以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卷一中的清脾汤最为常用,别名清脾饮子。不同版本的清脾汤在具体药味上略有差异,但整体作用相似,旨在清除脾胃湿热。
3、清脾汤1 【来源】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六。 【组成】厚朴120克(姜制炒)乌梅(打,去仁)半夏(汤去滑)青皮良姜各60克草果(去皮)30克甘草(炙)15克 【用法】上药锉散。每服12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煎至210毫升,去滓,未发前,并三服。 【功用】温脾化痰。
4、温脾化痰。治疟疾,发作有时,先觉伸欠,乃作寒栗,鼓振颐颔,中外皆寒,腰背俱痛,寒战已则内外皆热,头痛如破,渴欲饮冷,或痰聚胸中,烦满欲呕;亦治胸膈痞闷,心腹胀满,噫气吞酸。 4 清脾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煎至210毫升,去滓,未发前,并三服。
5、清脾汤3 【来源】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。 【异名】清脾饮子(《保婴撮要》卷七)、清脾饮(《济阴纲目》卷九)。 【组成】青皮(去白)厚朴(姜制炒)白术草果仁柴胡(去芦)茯苓(去皮)半夏(汤泡七次)黄芩甘草各等分 【用法】上药叹咀。
健脾除湿汤组成
1、白术15克,茯苓15克,山药30克,草蔻10克,生薏米30克,生扁豆30克,萆解10克,枳壳15克,黄柏15克,芡实15克,桂枝10克,花粉10克。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【出处】《中医杂志》。
2、健脾除湿汤的主要成分包括:白术15克,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,具有健脾和祛湿的功效。茯苓15克,它有助于增强脾脏功能并排除体内湿气。山药30克,山药富含淀粉质,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,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。草蔻10克,其辛辣的特性可以帮助消化,提升食欲。
3、材料:陈皮10克,白术30克,鲜猪肚半个至1个,砂仁6克,生姜5片。制法:先将猪肚洗净飞水。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,加水约2500ml,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。 取出猪肚切件,放回锅内,再煲30分钟,调味即可。
中草药名方:清脾汤3的功效与作用
清脾汤的用法是每服4大钱,用水2盏,加入生姜7片和紫苏3叶,煎至7分,去滓后服用。其功效在于清脾除湿,适用于脾湿热病的治疗,包括苦足寒胫热、腹胀满、烦扰不得卧、舌本强、体重、面黄、右胁满痛偏胀、口唇干裂、寒热如疟等症状。
温脾化痰。治疟疾,发作有时,先觉伸欠,乃作寒栗,鼓振颐颔,中外皆寒,腰背俱痛,寒战已则内外皆热,头痛如破,渴欲饮冷,或痰聚胸中,烦满欲呕;亦治胸膈痞闷,心腹胀满,噫气吞酸。 4 清脾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煎至210毫升,去滓,未发前,并三服。
清脾养胃汤 【来源】《寿世保元》卷八。 【组成】软石膏黄芩陈皮白术甘草胡黄连使君子茯苓(去皮)各等分 【用法】上药锉碎。水煎,温服。或为末,放于饮食内,令小儿服之。 【功用】清胃健脾,消积杀虫。 【主治】小儿脾虚胃热,内有虫积,爱吃泥土,面色青黄,时或腹痛。
甘草则调和诸药,缓和药性。这些药物相互配合,共同作用于脾胃湿热问题,达到调理脾胃功能、消除湿热的目的。综上所述,清脾汤是中医中用于调理脾胃湿热的有效方剂之一。其组成药物和配比根据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中的清脾饮子进行,旨在通过调和脾胃、清除湿热,达到改善脾胃功能、缓解相关症状的效果。
【功用】温脾化痰。 【主治】疟疾,发作有时,先觉伸欠,乃作寒栗,鼓振颐颔,中外皆寒,腰背俱痛,寒战已则内外皆热,头痛如破,渴欲饮冷,或痰聚胸中,烦满欲呕;亦治胸膈痞闷,心腹胀满,噫气吞酸。 【禁忌】服药期间,忌食生冷、油腻、时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