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方五苓散治疗银屑病 轻松学经方五苓散

银屑病资讯 小金金 2025-04-11 10:42 8 0

得了眩晕久治不愈?倪海厦妙用6个经方化解难题

五苓散:猪苓、泽泻、茯苓、桂枝、白术组成,化气解表、利水逐饮,适用于眩晕伴随口渴、小便不利甚至呕吐。 泽泻汤:泽泻、白术组成,比例为5:2,补脾制水,用于晕眩时眼前发黑,即“冒眩”。 葵子茯苓散:冬葵子、茯苓组成,通利水道、消水除肿,用于孕妇水气阻滞引起的眩晕。

经方方证纵横目录

1、首先,桂枝汤类方包括但不限于桂枝汤、桂枝加葛根汤等十七种方剂,强调了桂枝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。其次,麻黄汤类方涵盖了麻黄汤、葛根汤等九种方剂,展现了麻黄在解表、平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。

2、《经方方证纵横》内容简介如下:分类方式:该书将祖国医药经典中记载的100余种常见汤方,按照桂枝汤类方、麻黄汤类方、五苓散类方等十六类进行分类,便于读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。内容详解:书中对每种汤方进行了详细介绍,涵盖方剂组成、服用方法、治则方解、辨证要点等多个方面。

3、《经方方证纵横》是由编者窦志芳所著,出版于2011年8月1日,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发行。这本书以简体中文为正文语种,采用16开的开本,共计311页。其ISBN号为9787802457843,条形码同样为9787802457843。在商品尺寸上,其长宽高分别为22厘米、18厘米、2厘米,重量约为481克。

4、仲景经方有比较固定的方证,辨方证是准确应用经方的基本原则。但是单纯遵循辨方证的方法则难以变化应用经方,只有把方中所寓之“法”挖掘出来,深入到“辨法证”的层次,才能自由地变通应用经方。 例一:黄连阿胶汤法(苦泄咸滋法) 黄连阿胶汤的基本配伍是苦寒的黄芩、黄连与甘咸的阿胶、白芍相配伍,寓苦寒甘咸法。

5、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,梅枝疏疏落落,纵横交错,摇曳多姿;暗香浮动,香彻心扉,晕晕月辉,缕缕幽香,韵趣雅致。这就是经方的味道,其与时方一同绽放于中医百花园中,历久弥新,越醇越香。朱熹说: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茵陈与经方——茵陈蒿汤、茵陈五苓散介绍

1、功能主治: 清热利湿退黄。治湿热黄疸,一身面目俱黄,色鲜明如橘子,腹微满,口中渴,小便不利,舌苔黄腻,脉沉实或滑数。茵陈五苓散 组成服法:茵陈蒿末30克 ,五苓散15克。上二味,和匀。每次6克,空腹时用米饮送服,一日三次。功能主治:治湿热黄疸,湿重于热,小便不利者。

2、茵陈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,主要成分包括茵陈蒿以及五苓散中的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和桂心。这种药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,其中湿气重于热气,伴有小便不畅的情况。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,而五苓散中的其他药材则有助于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,共同作用下可以缓解湿热引起的症状。

3、茵陈五苓散即茵陈蒿加五苓散(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桂心)用于湿热黄疸,湿重于热,小便不利者。龙胆泻肝汤龙胆草、黄芩、山栀子、 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、当归、生地黄、柴胡、生甘草,用于泻肝胆实火,清下焦湿热。

4、急用茵陈汤调五苓散与之,数服愈。茵陈五苓散治传染性肝炎:用茵陈五苓散治疗传染性肝炎3例,肝功能均转为正常,黄疸指数迅速下降。其中一例肝功能损坏较严重,故恢复时间较长。治疗过程无副作用,肝脏肿大及消化系统症状逐步消失,精神恢复迅速。

5、茵陈五苓散【药物组成】茵陈 4g ,白术 9g ,赤茯苓 9g ,猪苓 9g ,桂枝 6g ,泽泻 15g 。【主治】湿热黄疸,湿重于热,小便不利者。

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血压

此种类型高血压以老年人或者妇女体质弱者多见,治疗必须温阳健脾利湿为治疗原则,方选五苓散加减收效。本方在五苓散基础上加天麻、陈皮、厚朴、苍术、石菖蒲、竹茹、枳实等有半夏白术天麻汤、温胆汤等组成在里面,具有较好的健脾化痰祛风效果,对患者头晕头痛改善明显。

五苓散可以利水渗湿 助阳化气 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经典名方。悸、眩、渴、烦、吐涎沫、小便不利、脉浮是本方方证识别关键;脱水与蓄水并存是本方证病机关键。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、心律失常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、慢性肠炎、脂肪肝、慢性肾炎、内耳眩晕症均取得一定疗效 兹举该方验案两则。

凡由于水湿内停所致者,都可用五等散加减治疗。

高血压单从字面理解是血压高,血管压力大,脉象应该是洪大有力,实际在临床上脉象表现多样,下面就从脉诊探讨一下中医的辨证论治。 洪大脉:脉体宽大,来盛去衰,如波涛汹涌,按之满之。多为体内水湿较重,多见于平素贪食肥厚,治疗以健脾利水除饮,方用五苓散加茺蔚子、葶苈子、车前子、冬瓜皮等。

日本一项临床研究表明,五苓散合吴茱萸汤治疗月经期间的偏头痛,对70%的患者有效,有效者大多有以下临床表现:下雨前一天头痛加重,头重、眩晕、浮肿、小便不利等;而无效者通常没有以上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