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逆汤加减治银屑病 四逆汤加减治失眠

银屑病资讯 小金金 2025-04-12 23:54 3 0

怕上火喝引火汤---不是所有的上火都要喝凉茶的。

大多数人似乎对凉茶的功效有所误解,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凉茶。“怕上火,就喝王老吉”。因为这句广告词,很多老百姓都用王老吉去火。如果是实火,偶尔用王老吉去去火也无妨,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上火都是虚火或者是上热下寒,实则真寒,再用王老吉去火就是雪上加霜了。

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哪些方法

1、穴位贴敷:穴位贴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,一般选择脐部敷贴疗法,主要是将药物贴于脐部,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,比如过敏性皮炎、荨麻疹、湿疹等疾病。

2、中医治疗第一就是要根据望闻问切,辨证论治内服,常见的有血热证、脾虚湿重、湿热蕴结、血虚风燥。临床上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辨证治疗,再配合外用药膏,西医类的类固醇激素类的一些药膏,常见的有丁酸氢化可的松、地奈德。

3、疏风散寒法:主要用于风寒侵入人体,郁结在皮肤腠理之间导致的皮肤病变,多见于急性的皮肤病,如寒性荨麻疹、冬天皮肤瘙痒症、遇冷复发的过敏体质。疏风清热法: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客于皮肤导致的皮肤病变,也是多见于急性皮肤病,如热性荨麻疹、玫瑰糠疹。

4、中医认为风善行而数变,与皮肤过敏的症状有相似之处,所以从中医角度考虑,中医治疗皮肤病主要以祛风为主。临床具体治疗时要根据寒、热、虚、实具体选用方药。

黄煌语录26条

1、我也没有弄清当归四逆汤中的通草为何物,目前我是不用通草的。张仲景方中枳实均可以用枳壳替代,大柴胡汤、大承气汤也是如此。大承气汤我用的不多,但我经常使用的大柴胡汤常用枳壳20克,或枳实枳壳同用,效果很好。2“学中医难,自学中医更是难上加难”,这是实话。

汗症的辨证施治

头面汗:表现为头面、口周等处蒸蒸汗出,每于进食辛辣厚味时加剧。可见于味觉性多汗症、Frey综合征等。此属阳明蕴热,上蒸头面。可选白虎汤、白芷石膏汤化裁,以清阳明之热。若面部多汗与职业相关,每于夏季汗出或炙烤时加剧,皮损为半透明囊肿性小结节,呈淡蓝或淡棕色,天冷时渐自愈者,称小汗腺汗囊瘤。

中医认为多汗症多由肺卫不固、阳气亏虚、阴虚火旺、邪正相争、湿热薰蒸等因素引起。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,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热则清之,寒则温之。肺卫不固证,表现为汗出恶风,稍劳即多,易感冒,精神疲乏,面色苍白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治法:益气固表。主方:玉屏风散 加减:汗出多者,加浮小麦、糯稻根、牡蛎。气虚甚者,加党参、黄精。舌红、脉细数,加麦冬、五味子。营卫不和证 证候:汗出恶风,肢体酸痛,头痛,时寒时热,或半身、局部出汗,苔薄白,脉浮缓。治法:调和营卫。

多汗症的病理,中医认为大多都是肺胃不固、阳气亏虚、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、湿热熏蒸。治疗当分虚实,辨其寒热。根据虚者补之,实者泻之,热着清之,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。多汗的中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:1肺卫不固症 症候汗出恶风,稍劳尤甚,易于感冒,神疲乏力,面色少华,舌淡,苔薄白,脉细。

常见的皮肤病的治疗方法

1、湿敷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皮肤病的方法,通过将脱脂纱布浸湿药液,轻轻绞干后敷于患处,每次持续20至30分钟,可以起到消炎、收敛、清洁、保护的作用。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性湿疹和皮炎伴有肿胀、糜烂渗出的皮损。

2、皮肤病的治疗方法繁多,其中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治疗方式,外用药的治疗特色明显。对于好多皮肤病患者,外用药物治疗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。单纯从湿疹的治疗方面选择外用药物,可以有激素类药物、非激素类药物。

3、散寒法温经散寒法: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、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,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循环障碍的皮肤病(冻疮等)。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(当归、桂枝、白芍、木通、大枣各10克,细辛、灸甘草各3克)煎服。